台灣營養基金會昨公布「學童飲食與便祕問題調查」,該基金會本月初針對全台1210名家有6至12歲國小學童的父母進行網路問卷調查。結果顯示,近3成學童有便祕問題,換算全台國小學童人數,有便祕困擾的小學生高達42萬人。
改善便祕明顯增長
參與調查的書田診所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說,之前國內已有研究發現,當便祕兒改善解便困難後,身高多有明顯增長,半年內可長高約0.2公分,顯示便祕與生長發育息息相關,而此調查則發現,便祕兒的身高果真落後於沒有便祕的學童,但意外的是,「沒想到差別如此大」,便祕兒不僅平均矮3.05公分,且年齡愈長,身高差距愈大,到12歲時,差距甚至達5.72公分。
多偏食未攝取奶類
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,該調查也發現有6成學童偏食,9成蔬果攝取未達國健署的每日飲食建議量,即蔬菜吃不到2至2.7碗、水果吃不到2至4個拳頭大,且3成每天奶類攝取也不到240c.c.。
她說,兒童想長高,應重營養均衡,但國內學童偏食比率高,加上蔬果攝取少,易造成便祕,而當便祕嚴重,勢必影響食欲和營養吸收,身高很難抽長。
兒科醫學會理事長、長庚醫師黃璟隆說,目前已知遺傳、營養、運動、睡眠等因素都與小孩身高有關,一般雖認為父母遺傳對兒童身高影響最大,但若基因佔優勢,卻因便祕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,還是可能把身高拉下來。
她說,兒童想長高,應重營養均衡,但國內學童偏食比率高,加上蔬果攝取少,易造成便祕,而當便祕嚴重,勢必影響食欲和營養吸收,身高很難抽長。
兒科醫學會理事長、長庚醫師黃璟隆說,目前已知遺傳、營養、運動、睡眠等因素都與小孩身高有關,一般雖認為父母遺傳對兒童身高影響最大,但若基因佔優勢,卻因便祕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,還是可能把身高拉下來。
養成定時解便習慣
葉勝雄說,當孩子的糞便呈一顆顆而不是條狀,或解便時間幾乎都超過10分鐘,或每隔2天以上才排便,就屬便祕,這時家長最好在早、晚餐後,帶著小孩上大號、養成定時解便習慣,並增加蔬果、開水攝取,才能及早解決便祕問題,避免孩子發育受阻。
資料來源:蘋果日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